

日益扩展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受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巴南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今年来,巴南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75户,完成市局重点工作目标任务2955户的104.1%,但从业人员5988人比去年同期减少9.45%;私营企业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652户(其中有限公司573户,合伙企业3户,个人独资企业76户),完成市局重点工作目标任务665户的98.05%,但从业人员同比增长22%。主要由于:一是返乡创业人群激增加。金融危机下,东部沿海地劳动密集型企业裁员,重庆籍农民工大量返渝。二是以创业解决就业。市政府、工商部门及时出台:停止征收“两费”, 《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投资创业的意见》等等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企业自救改革创新,公司之间通过合并、资产置换、分拆、组建战略联盟等形式进行重组,实现了资产优化配置。
针对这一现状巴南区工商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大力支持辖区个体、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辖区企业、个体户突围解困。
一、真抓实干,尽心竭力,创造企业发展软环境
1、“四心”服务,提升亲民好形象。围绕“服务与监管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原则,坚持严格把关,高效服务的总思路,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窗口”的服务理念,做到接待热心、解答耐心、审查细心、服务诚心,努力打造亲民服务好形象。
2、靠前服务,促进区内企业发展。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尽心尽力为企业出谋划策,打破屏障,多设路标。例如:分局针对“重庆西部汽车城”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安排人员上门服务、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上报区政府。
3、标准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工作展板、现场解答、网络公告等方式,及时宣传区政府《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投资创业的意见》十二条意见和市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服务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五十条。降低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放宽企业集团组建条件、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今年,巴南新登记了重庆铠恩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下属重庆铠恩家居物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铠恩国际家居名都有限公司、重庆凯特家俬制造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总注册资金达七千多万。业务涵盖面广,种类多,对我市家居行业产业化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阳光服务,帮助企业解困。认真贯彻落实市局《重庆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试行办法的通知》精神,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积极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今年分局共办理9例股权出质,股权出质金额共计9186万元人民币。
5、高效服务,促进全民创业。分局以支持地方经济为出发点,自动介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重点企业发展,围绕“花溪工业园”及拓展区、“南泉整体开发”、“环樵坪经济带”等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从土地征用到规划、许可、领证、开工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推行“材料齐全马上办、材料不齐指导办、急事急办”制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6、“护农”服务,促进区域优势发挥。结合巴南区农业优势,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主动为涉农行业提供登记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今年,分局新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5户,涉及奶牛、生猪、家禽的养殖和花木、蔬菜、水果、蚕桑等的种植。
二、加强监管,加大查处无照经营,促进规范经营。
1、 政府牵头齐抓共管。针对该区实际,巴南局把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措施,上报调研报区政府,得到区领导高度重视,下发《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清理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工作的通知》(巴南府办发)〔2008〕288号)文件。该文件出台,彻底改变了“无照经营工商一家独管,监管责任工商主要承担”的被动局面,落实了“谁审批,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工商只负责不涉及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其他无照经营由许可部门负责,初步建立了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
2、加大查处力度,保护合法经营。注重疏堵结合,集中对辖区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室、小食店、小饮食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帮助完善手续,指导守法经营,营造良好秩序。为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工商局应加强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市局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和鼓励外来企业投资的政策措施,按照“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按照市局“1356”工作思路的要求,积极主动为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登记注册。
二是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政府出台了“股权出质”、“股权出资”两项政策,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要加大学习力度,登记人员要学精登记法律法规,为特殊困难时期的民营企业柬言纳策,增加动力,提升了民营企业度过难关的信心指数。
三是进一步树立发展意识。为企业做大做强、共同发展、相互协作配合提供信息平台,宣传政府法律法规的同时,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关系,掌握法规尺度的灵活性,为企业解释法规、多出主意。为企业解决年检、出资、商标注册等实际困难,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重、热点行业的帮扶力度,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做优做强,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巴南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