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优化“三种体制”,解决制约“转型”的体制问题
一是围绕事权,推动行政职权集约归并。按照“小局大所、精局强所”的要求,按照机关内设机构以综合性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和内部监管为主,直属机构以业务职能指挥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督办和检查考核为主,基层工商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主办军的职能定位,整合职能,减少职能交叉,强化对机构编制改革和机构整合的力度,将市场科与消保科进行合并,天城所与塘坊所进行整合,新设了合同科、宣教科、4个经检大队、水上工商所,实现了机关科室13个,直属机构5个,工商所从25个将至21个,从而规范了机关科室、直属机构和基层工商所之间的职责权限,形成了机关科室综合指导、直属机构行政执法、基层工商所具体落实的三级行政职权运作体系。
二是围绕监管,推动市场管理有效集权。着眼于解决市场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筹协调,建立一种高效、常态、持续的监管体制和机制,将各类市场管理、消费维权业务统一归并到市场消保科,成立12315消费维权指挥中心,与基层监管巡查、消费维权站相衔接,构建统一指挥的监管体制和协同协作、传导衔接的工作机制。针对食品监管难题,由市场消保科牵头,组织食品监管、快速检测专业队伍63人,其中2人获得重庆市出入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中心“授权签字人”资格,各所配备食品快速检测箱,今年共监测食品质量410组,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1150组,查获亚硝酸盐超标的“晶晶乐酷撕牛肉”3000多包。全力加强鲜生食品市场监管,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有效控制霍乱疫情。成功处置含三聚氰胺问题奶制品,下架含三聚氰胺液态奶413.3公斤、婴幼儿配方奶粉83875公斤,协助消费者退换奶粉839公斤,液态奶33公斤。
三是围绕办案,推动经检执法统一协调。针对执法办案工作中存在的体制不顺、多头执法、合力不强等弊端,将公平交易科和经检支队合属办公,经检支队下设四个大队,除四大队与市场消保科合属办公,一、二、三大队各联系7个工商所,落实经检大队与工商所之间的联动执法工作制,指导和配合工商所对大、要案件的查处,各大队负责其联动工商所案件的立案初审和结案初审工作,大队之间实行循环初审,实行分局、工商所案件线索二级排查,构建了相对统一集中、联合联动的经检执法工作体系,促进了工商内部行政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合力有效集聚。今年全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396件,其中立案案件190件,办结186件,当场处罚案件206件。
(二)转变“三种方式”,解决制约“转型”的机制问题
一是转变行政方式。立足质量提升、职能衔接、机制转换,进一步增强现代行政意识,创新并导入行政指导的工作方式,重点研究和运用行政信息发布、行政告诫、行政建议和行政调解四种工作方法。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市场秩序状况、行业发展与竞争分析和消费维权信息发布制度,通过行政警示、劝告、引导等方式服务管理对象,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今年3月份,制作了无照经营案、无照电子游戏案、食品质量案和商品质量案4个说理性处罚决定书参考式样,今年9月份,转发了市工商局制作的商标侵权类、产品质量类和不正当竞争类3个案件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示范文本,指导全系统学习制作说理性处罚决定书,重点对“查明的事实”和“定性、裁量分析”两部分,进行分析说明,分类指导,规范各工商所文书制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二是转变管理方式。创新内部事务、职能运作的管理方式,通过系统统筹的方法,系统地研究行政资源整合、各项职能和管理方式的综合性运用问题;在开展解决难点工作时,采取集约方式,综合运用预防、控制、查处、协调和引导等措施;引入精细化管理方法,选好切入点,选准突破点,注意决策和运行机制的衔接,注意监管和其他职责的互动。
三是转变监督方式。利用社会监管方法,邀请全区各界人士73人,担任社会义务监督员,通过外力催生内力,促进职能工作的方向准确、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扎实开展基层工商所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工作,今年已开展的19所平均满意率为97.14%,其中7个所的满意率为100%;组织万州区疾控中心、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等8个单位的主任医师、高级兽医师、高级农艺师等72名专家,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库,巧借专家咨询的方法,丰富监管执法手段、发展服务内涵、消费维权方式,努力提高职能工作的质量;积极运用新闻宣传的方法,发布信息,反映情况,宣传成果,营造氛围,及时处置了“512”震宗锅案件、万州一中学虚构学生“魏来”考上清华违法发布登招生广告案、华龙食品违法使用他人罐头罐体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
(三)突出“三个强化”,解决制约“转型”的保障问题
一是完善基础工作,强化装备保障。为保障重大市场整治行动、大范围市场监管调度、指挥和组织实施,及时查处影响面大、社会后果严重的大案要案,配备食品流动检测车,维修改造基层所办公用高度用房,提高装备水平和办公现代化水平。今年以来,该局围绕建设示范所2个、形象所8个的工商所标准化建设工作目标,为基层工商所配备公务用车12辆,完成龙驹工商所建设项目,白羊、龙都工商所新建、改建项目已经市局批准,再加紧筹建。
二是注重人才培育,强化智力保障。为解决工商所不适应“转型”要求的人员素质问题,制定了《关于未来五年干部职工大培训大转型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实施“四大一重点”工作的意见》,健全经济检查、登记注册、执法监察和法制核审、市场巡查、信息宣传、财务报账、企业联络等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坚持“逢会必训、逢训必考,逢考必过关”,采取跟师带训、临时调训、上派锻炼、“双下”交流等培训及锻炼,对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从事内务管理的干部、事业编制及工勤人员分类分期进行培训,向“创新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过渡培训为主,为“人才兴局”战略提供专、精、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是运用信息手段,强化技术保障。投资19.7万元购买了一批计算机设备,累计服务器5台、骨干交换机5 台、计算机310台,实现了计算机人均1台、区局到所的网络带宽达到了2M的目标,为信用信息化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建立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业务管理系统、12315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等“四大系统”,大力推行信息化监管。大力挖掘现有信息装备的使用潜力,进一步健全辖区主体基础数据库,从源头上加强数据录入和管理,推进案件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等系统的运用,积极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信用信息数据分析服务。截止10月底,共编发了9期,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吴政隆和区长李世奎还对其中4期刊物作出了重要批示。(万州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