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7日 信息来源:http://www.cqgs12315.cn/cms/html/2008112714422114269.shtml
活动,亲民心的取向。
二是发放公开信。所长和工商所片区监管人员也要签订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内容《片区市场巡查责任书》,
从而对使工商所能够对在大量琐碎现象背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副食品等重点食品,即:今年来,年检验照着必发,提出要求;并在公开信上注明了工商监管的业务电话和申诉举报电话以及片区监管员的姓名,《公开信》涵盖了经营者的律义务和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真实、针对辖区监管实际,
推行一种监测规范、一是签订责任书。基层对机关负责、分局要求新办执照者必发、肉类、
三是做好产品质量信息
的公示,今年以来,一方面分局对各联络站进行人员整合,向食品经营主体明确责任、严格监督食品准入、全局共发放5000余份《公开信》,
面广、
不断索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
奶制品、蔬菜、对普通品牌的要优先于知名品牌进行监测、
日常巡查监管中要对三种况必须记录,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9万元。对有申诉举报记录的要优先无群众映的进行监测。
实现了调解工作程序化、
进一步提高食品经营者守经营的自觉。
延伸到户、体现了近民意、(巴南局供稿)
帅博公司
并要求经营者收信后做亲笔签名。各种数据准确、
针对辖区食品经营者点多、使消费维权的问题
能及时在一线发现、
的落实,
落实了工商所领导属地监管责任制、为确保该
项
工作不流于形式,
紧紧围绕粮食、
将责任追究制、规模小、
业务机构督导责任制和工商所巡查岗位责任制,五个一”
分局开展了向全区食品经营户发放了《致全区食品经营单位(户)的一封公开信》,
完善一部巡查记录等“
解决群众来信来访9件,营业执照相关况必须记录、分片管理,
纠纷调解等制度,
责任到人,
分局从规范工商所日常监管入手,在工作中,发放一封公开信、信息馈快速化、另一方面索的制定了《巴南区工商分局受理解决消费纠纷工作规范》,比往
年同期增长30%,
加市场监管,2008年,分局受理申诉126件,确保了商品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抽检食品样品606组,
仅今年9-10月分局共清理有问题奶制品5052公斤。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况必须记录、
形成了下级对上级负责、相关科长签订《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责任书》,现场记录详实以及有被检查人的亲笔签字。发现的27组食品有质量,有
效提高了工商所
市场监管的针对。
确保了申诉举报网络作用的充分发挥。
食用植物油,成功处理126件,市场主体退出和市场客体准入等,对食品市场、处理进度时限化、
分局针对辖区实际,
分局通过商品质量巡查和抽样监测共立案367件,制定出
符合实际的监管策略,效
能考核制、设定由村或社区干部负责,
早解决。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的食品定向监测,
有
效、早介入、发现不合格样品201组,
即:在一线解决,
部署任务的基础上,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迅速占领调控市场秩序的制高点。规范化、杜绝了商品质量抽检的随意和盲目。要求工商所在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测工作中要遵循三个优先的原则,不间断的对容易涉嫌有有害的食品进行不定期检测,分局在年初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运用各工商所监管巡查的手段,重点商品和食品有无检验报告以及复印件的况必须记录。促进了工商所对“
达到了快速、积推行局长和各所长、协助各站规范了申诉接待、所员对所长负责的责任链,
确保了市场巡查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有机结合。
食品进货台账制度等要求以及工商管理指导意见等内容,畅通一个申诉举报渠道、对无检验报报告的要优先于标示齐全有检验报告的进行监测、
三是推行监测规范。
巴南区工商分局以保
障市场消费安全为重点,
市场巡查记录薄是一线工作的原始记录,乡镇(街道)和社区食杂店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完善商品召回、五是完善巡查记录薄。扩大商品质量监测范围,监测到位”
交易、程序化、创造的开展签订一份责任书、
为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使综合网络平台和维权联络站的工作对接,力争对食品安全做到早发现、
超市1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准确的记录。停产停业、
分局注意加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
吸纳了一批义务监督员。
调市场监管巡查的必须完善、制化的路子。同时要求要体现检查程序合、禽、
材料备档规范化,
流通环节,2008年全局共完成食品快速检测2002组,岗位责任制紧密结合,经营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是体现工商所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巩固维权联络站。规范地处理申诉举报案件,
今年来,巴南区工商分局以保障市场消费安全为重点,针对辖区监管实际,创造性的开展签订一份责任书、发放一封公开信、推行一种监测规范、畅通一个申诉举报渠道、完善一部巡查记录等“五个一”活动,加强市场监管,不断探索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路子。
一是签订责任书。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为确保该项工作不流于形式,分局在年初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局长和各所长、相关科长签订《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责任书》,所长和工商所片区监管人员也要签订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内容《片区市场巡查责任书》,形成了下级对上级负责、基层对机关负责、所员对所长负责的三级责任链,促进了工商所对“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延伸到户、监测到位”的落实,落实了工商所领导属地监管责任制、业务机构督导责任制和工商所巡查岗位责任制,确保了市场巡查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有机结合。
二是发放公开信。针对辖区食品经营者点多、面广、规模小、经营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分局开展了向全区食品经营户发放了《致全区食品经营单位(户)的一封公开信》,进一步提高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公开信》涵盖了经营者的法律义务和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食品进货台账制度等要求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指导性意见等内容,向食品经营主体明确责任、提出要求;并在公开信上注明了工商监管的业务电话和申诉举报电话以及片区监管员的姓名,体现了近民意、亲民心的取向。在工作中,分局要求新办执照者必发、年检验照着必发,并要求经营者收信后做亲笔签名。今年以来,全局共发放5000余份《公开信》,对食品市场、超市1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和社区食杂店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是推行监测规范。分局针对辖区实际,紧紧围绕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蔬菜、禽蛋、奶制品、副食品等重点食品,扩大商品质量监测范围,不间断的对容易涉嫌有毒有害的食品进行不定期检测,力争对食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要求工商所在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测工作中要遵循三个优先的原则,即:对普通品牌的要优先于知名品牌进行监测、对无检验报报告的要优先于标示齐全有检验报告的进行监测、对有申诉举报记录的要优先无群众反映的进行监测。2008年全局共完成食品快速检测2002组,发现的27组食品有质量隐患,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食品定向监测,抽检食品样品606组,发现不合格样品201组,杜绝了商品质量抽检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做好产品质量信息的公示,运用各工商所监管巡查的手段,严格监督食品准入、交易、流通环节,完善商品召回、停产停业、市场主体退出和市场客体准入等,有效提高了工商所市场监管的针对性。仅今年9-10月分局共清理有问题奶制品5052公斤。
四是巩固维权联络站。一方面分局对各联络站进行人员整合,设定由村或社区干部负责,吸纳了一批义务监督员。分局注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协助各站规范了申诉接待、纠纷调解等制度,使消费维权的问题能及时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为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探索性的制定了《巴南区工商分局受理解决消费纠纷工作规范》,使12315综合网络平台和维权联络站的工作对接,达到了快速、有效、规范地处理申诉举报案件,实现了调解工作程序化、处理进度时限化、信息反馈快速化、材料备档规范化,确保了12315申诉举报网络作用的充分发挥。分局受理申诉126件,成功处理126件,解决群众来信来访9件,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9万元。
五是完善巡查记录薄。市场巡查记录薄是一线工作的原始记录,是体现工商所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分局从规范工商所日常监管入手,将责任追究制、效能考核制、岗位责任制紧密结合,强调市场监管巡查的必须完善、真实、准确的记录。日常巡查监管中要对三种情况必须记录,即:营业执照相关情况必须记录、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必须记录、重点商品和食品有无检验报告以及复印件的情况必须记录。同时要求要体现检查程序合法、各种数据准确、现场记录详实以及有被检查人的亲笔签字。从而对使工商所能够对隐藏在大量琐碎现象背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监管策略,迅速占领调控市场秩序的制高点。2008年,分局通过商品质量巡查和抽样监测共立案367件,比往年同期增长30%,确保了商品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巴南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