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云阳县工商局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运用品牌兴农、商标富农战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农增收致富奔小康。
一是努力提高全社会商标品牌意识。由于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交通及信息闭塞,大多散布于山坳沟壑的乡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品牌及商标意识十分淡薄。县工商局运用集中宣传、入户走访、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在城镇和农村广泛深入宣传了《商标法》及商标发展战略方面的知识,使企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分认识到商标专用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要想走出农村,必须要有发展商标品牌的战略眼光,要有大市场观念。同时,要求各工商所建议全县各镇(乡)针对辖区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特点,多注册农副产品商标,逐步走商标品牌助推经济发展之路。
二是切实引导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县工商局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特色农产品的分布、市场需求及占有率等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摸底,找准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项目,实行跟踪指导服务,突出特色,引导“一乡一品”、“一乡多品”的特色农业注册商标,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为全县培育农副产品注册商标76件。 仅在原龙角辖区内帮助企业、个体注册“票草牛肉干”、“泥溪青杠黑木耳”、“龙角柚”、“龙缸茶”、“歧阳茶” “歧山火腿”等特色农副产品商标17件,年创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为了抓好品牌兴农战略,针对云阳县泥溪乡品质优良的黑木耳种植场地分散、加工及销售能力薄弱、难以形成品牌优势等状况,县工商局引导农户于2007年7月成立了“南山峡黑木耳专业合作社”, 并注册了“青杠黑木耳”商标,将18名黑木耳种植户和20个大型生产基地组成联合体,该联合体又与500多户耳农签订了产品回收协议。专业合作社负责向耳农提供种子、技术等,同时回收耳农收获的干木耳,直接带动500多户耳农走上黑木耳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目前,泥溪乡种植黑木耳共10000余棚,年总产值近400万元,为耳农增收户均近1000元。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5家,在工商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发展壮大一批特色农业,为农增收的势头良好。
三是大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创品牌。县工商局择优扶强、定向培育,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县内知名、市内著名和全国驰名商标的评比活动,创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选派专业人员上门指导服务,及时解决企业争创品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密切关注企业在质量管理、广告宣传、内部规范等各项具体指标上的状况。通过不懈的努力,全县3件重庆市著名商标中有2件是农副产品商标(“重友”花生牛奶和 “王大汉隆贵”桃片糕商标)。还培育了诸如蔈草牛肉干、青杠黑木耳、渝洋食品、友祥植物油、大阳坪大米等一批相当有知名度和很强市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商标,使全县农副产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如云阳县票草乡牛肉干厂原来是家规模很小的村级企业,多年的惨淡经营,仍没有多大起色。县工商局2005年为其注册“票草牛肉干”商标后,产品很快打出了知名度,营销方式不再局限于肩挑背扛,沿村叫卖,而是到云阳新县城开设了专卖店,生意红火。“牛肉干厂”也摇身变成了“牛肉制品有限公司”,并成为云阳县的“重点专业大户”及“十佳龙头企业”之一。同时企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牛肉等原材料的需求,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据了解,当地的养牛专业户为此每年可增收上万元。目前,县工商局正在积极推荐“蔈草牛肉干”、“龙缸茶”等商标申请重庆市著名商标,努力引导“重友”花生牛奶和 “王大汉隆贵”桃片糕商标申请全国驰名商标,切实做好评审认定县内知名商标的准备工作。从而使全县的农产品初具品牌格局,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商标专用权。县工商局采取人性化服务方式,上门指导企业如何建立商标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和保护注册商标。同时,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在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商标注册、加强县级知名商标的评审认定及对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培育基础上,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坚决查处和打击冒用注册商标、假冒品牌产品的商标侵权行为,为实施品牌战略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云阳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