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导航
涪陵局三措并举全面完成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涪陵局三措并举全面完成商品交易市重庆帅博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5日  信息来源:http://www.cqgs12315.cn/cms/html/2008121516355314560.shtml

     截止2008年11月底,璧山局在全县已经登记注册有非公有制经济15654户,注册资本(金)总额达293959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4050户,资金数额15519万元,私营企业达1604户,注册资本27844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250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该县经济的主体,是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璧山工商局按照重庆工商五年发展的“1356”总体规划,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原则,不断拓展注册登记职能,以提高登记服务效能为主线,把助推非公经济发展作为整体工作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理念,降低准入门槛,放宽注册登记条件。首先是成立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璧山县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每年的发展规划和各工商所的发展指标。在准入上实施“非禁即入,非限即许”的政策,对非公经济主体“多给、少拿”, 树立“多设路标、不设路障”的监管服务新理念。其次是认真落实市局《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服务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放宽主体准入条件,破除妨碍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障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内对外开放,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政策落实到位。再次是试行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适当分离的公司登记制度。申请设立法律、法规规定应经许可方能登记、且筹建周期较长的公司,除涉及煤矿、非煤矿山、客货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等高危行业,以及依法应由环保部门先行审批的行业外,我们先行颁发营业执照,确认其主体资格,待公司取得相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后,再变更其经营范围,确认其经营资格。截止2008年11月底,今年全县新登记私营企业321户,个体工商户2936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数创历史新高。

     二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完善为企业好服务的各项措施。该局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做好非公经济助推员,当好人民群众服务员,加强系统和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切实做好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工作。首先该局紧紧围绕全县打造“三都两园一城”(即打造中国摩托车之都、中国西部微车之都、中国西部鞋都,打造台湾工业园、重庆民营经济示范园和打造重庆兵工城)的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其他科室和工商所,集中对嘉陵集团整体搬迁、力帆微车、中国西部皮革城等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实行上门服务、跟踪管理,指导、协助企业做好相关的注册登记工作。同时利用企业登记管理职能,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行业分布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服务企业,分析预测本地区产业发展预期走势,为企业提供投资导航服务,提醒投资者规避经营风险。其次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部门能解决的尽量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今年以来,我局采取多种方法,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企业扩大影响难”、“农民工养老保险难”等难题。同时协调一些有前置许可部门尽可能地放宽前置条件,或者督促尽快办理前置手续,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提供便利快捷的通道。最后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制度,减轻企业负担,促使非公经济自我规范,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局提出的个体工商户、企业各优惠措施,积极为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人员、残疾人员提供优惠的政策服务,从而吸引个私企业前来办照登记。

     三是进一步拓展注册登记职能,延伸登记受理各种渠道。该局立足工商职能,按照《重庆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试行办法》的规定,主动与县内各家金融机构衔接,积极推进股权出质登记工作,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截止目前,该县已办结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1件,涉及股权数额800万元,实际融资1000万元,股权出质咨询人员35件。通过出质,公司股权就由“静态”资产转化为“动态”资产,股权充分流动、运转起来,与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一样,成为该县市场主体融资的主要形式,为实现非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鲜活的的资金保障和充足的发展动力。同时该局采取各种变通措施,充实市场主体结构,转化一批企业。在现有个体工商户中,有计划地将一批经营规模和效益早已超出个体工商户基本概念的个体大户,在逐个专访的前提下,动员和帮助他们将个体执照转为企业执照,以壮大私营企业队伍。今年该局辖区有餐饮、机械加工、皮鞋生产等近400户个体工商户向我局申请扩大规模,进行公司登记。该局为此专门开辟“绿色通道”,抽调业务骨增设临时登记窗口,从核名到登记仅仅10天时间办结全部设立登记。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强化管理。整合和优化内部工作程序,加强对存活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清理登记,重点加强对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和城区背街小巷摊点的清理,坚决查处无照经营,将取缔无照经营作为发展个私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促进个私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拓宽受理渠道。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接受企业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咨询,大力推行远程受理、网上登记。

     同时,该局利用工商“两费”停收机会,促进个体工商户新发展。转变工作思路,在全局上下树立以科学执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文执法、和谐注册登记的思想。并改革工作方式。树立服务地方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服务经济发展为根本,坚持依法行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还从登记的日常工作中调整工作重心。根据“两费”停收后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工作重心从收取“两费”调整到市场主体准入、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上来,努力营造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彰显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注重登记办件质量。该局以强化宣传培训为抓手。对外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重庆市服务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意见》等市局新出台的非公经济发展新政、新规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在社会各界进行全面宣传,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对内强化业务培训,对新出台的《重庆市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登记规章及文件进行认真解读,将注册登记人员进行再次“洗脑”和“充电”,为顺利贯彻执行奠定基础。同时规范登记行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制度,张贴办事指南,建立电子触摸屏等方式,在县局大厅和县行政审批大厅公开注册登记的相关法律法规,登记程序、收费依据和标准,以及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窗口服务建设方面,制定了《工作规则》、《窗口服务纪律》等规定,对窗口服务人员语言、举止、仪表、行为等全方位进行规范。并建立“首问负责”制,开通绿色通道。窗口登记人员在接待群众时,首次来的记录在薄,并负责受理办结,原则上首问负责的人员应该在第二次受理时办结全部手续。同是对企业实行预约登记,采取事前介入、上门服务、专人指导,全程协办等方式为企业注册登记提供最方便的办事通道。工商注册登记窗口基本实现了“登记零过错、干部零违规、服务零投诉、规费零错收”的服务目标,连续5年被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评为“先进单位”,登记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办件质量不断提高,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璧山局供稿)

友情链接: 自助添加
闂傚倷鐒﹂惇褰掑春閸曨垰鍨傚ù鍏兼綑缁犵娀骞栨潏鍓х?闁哄棴绠撻弻鏇熷緞閸繂濮堕梺鍝ュ枎閹虫﹢寮婚弴鐔风窞闁割偅绻傛慨鏇炩攽閻愬弶鍣归柣顓炲€块獮鍐ㄎ旈崨顖氱ウ闂佸壊鐓堥崰姘閹€鏀介柣姗嗗亜娴滈箖姊洪幖鐐插姌闁告柨閰i崺銏ゅ籍閸喓鍙嗛梺缁樻礀閸婂湱鈧熬鎷�
闂傚倷鐒﹂惇褰掑春閸曨垰鍨傚ù鍏兼綑缁犵娀骞栨潏鍓х?闁哄棴绠撻弻鏇熷緞閸繂濮堕梺鍝ュ枎閹虫﹢寮婚弴鐔风窞闁割偅绻傛慨鏇炩攽閻愬弶鍣归柣顓炲€块獮鍐ㄎ旈崨顖氱ウ闂佸壊鐓堥崰姘閹€鏀介柣姗嗗亜娴滈箖姊洪幖鐐插姌闁告柨閰i崺銏ゅ籍閸喓鍘撻悷婊勭箞楠炲繘鏁撻敓锟�
02363653351
13320337068
133680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