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30周年暨“双先”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万州局高笋塘工商所荣获“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该所组建于1977年,位于三峡库区滨江城市万州主城商贸中心,管辖面积4.5平方公里,辖区现有各类市场7个,企业1100余户,个体工商户2800余户。所内现有干部职工23名,其中共产党员15名。该所曾连续十一年获万州区工商系统年度目标考核第一名,连续五年被区直机关工委评为“五好党支部”,并在辖区26个站所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当地党政授予“群众放心站所”称号,先后被评为“最佳文明、执法先进、廉政建设”区级先进集体、“重庆市工商局示范工商所和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来,23名同志有15名干部职工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和奖励。
(一)切实履职履责,塑造公信力
该所始终紧扣“围绕发展抓监管,抓好监管促发展”的思路,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统一”,定位大市场、实施大监管,强化大转型,监管执法工作呈现诸多新特点和新亮点。该所强力加强隐性广告市场监管,严查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行为,共查获印有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及吉祥物福娃图案的商品1227件,立案查处侵犯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专用权案件2件,确保了北京奥运火炬在万州的顺利传递。
该所以12315申诉举报网络平台为基础,对各类投诉、申诉、举报在受理、调查、调解、结案各环节实行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并针对辖区消费争议种类繁多的现象,提出消保维权“‘关口’前移,以防为主,强化自律,有效减少纷争”的思路,开展经营者、消费者、管理部门“三方互动,共创和谐”活动,这些作法,得到重庆市工商局的高度赞许,并以“高笋塘工商所创新方式办理12315申诉举报”为题作了信息报导。2007年以来,该所共受理投诉250件,申诉175件,举报6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二)服务经济发展,增强助推力
为了实现“打造500亿万州”的目标,培育辖区经济发展的爆发力,主动拉近与监管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树立尊商、扶企、亲民的观念,始终把政府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促进当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责无旁贷地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帮扶移民无小事。该所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承担帮扶三峡移民的任务十分繁重。在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移民搬迁攻坚各阶段,该所十年如一日,坚持对移民进行结对帮扶,全所职工主动找车辆,亲自动手为移民帮忙搬家;并利用多种渠道帮扶移民就业,通过培育各类市场、发展个体和各类企业,引导移民从事个体或私营企业,拓展就业岗位,落实各种优惠措施,尽力为移民安稳致富提供有力帮扶,十多年来,解决了辖区数万移民的就业问题。2006年以来,该所再次为移民个体户减免各项规费15万余元;2007年以来,又引导移民从事个体私营135户。
二是首问首接不推责。该所率先在全区实行“主动询问,首问首接负责制”,把管理有机地融入到服务之中,推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模式。对到所寻访、咨询、投诉的办事群众,第一个看到或者第一个接到咨询、投诉电话的工作人员必须主动询问,履行首问首接责任;接待群众遵循“十六字”办事行为准则,即“热情接待、周到服务、认真审查、快速办理”,同时开展“三声四不”活动,即接待群众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不让群众久等,不让群众为难,不让群众受气,不让群众白跑”。
三是绿色通道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培育、规范新建的福斯德购物广场商贸区,指派专人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了该项目的成功运作。全所精心指导、全力扶持的商贸城被评为“重庆市星级文明市场”。开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绿色通道。开设优惠政策公示及咨询服务平台,保障下岗失业人员、残疾、复员军人、大学生就业充分享受优惠政策,对营业额3000元以下的个体户免收管理费,2007年至今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等减免各项规费58万余元,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万州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