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导航
市局出台《指导意见》规范和美化户外广告发布画面 市重庆帅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局出台《指导意见》规范和美化户外广告发布画面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30日  信息来源:http://www.cqgs12315.cn/cms/html/2008103016394713873.shtml

     (一)建立制度,构筑防线,抓好服务,开展好红盾护农工作。一是建立“三项机制”,明确农资质量监管责任。该局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红盾护农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将红盾护农工作细化、量化、落实到人,全面落实农资市场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农资经营户签订《农资经营企业责任书》和《农资商品质量承诺书》,张贴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督促其守法经营;建立打假维权机制。针对不同时期重点,适时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执法监督力度;建立打假维权联系点,按照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要求,与企业联手建立“联手打假网络”,主动了解维权诉求,提高打假维权的针对性;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公布农资商品质量“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在全社会聘请人大、政协委员、农业专家、新闻记者、农资经营户,农民消费者作为农资质量监督员,收集、反馈农资质量信息,听取、征求社会各界对红盾护农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二是构筑“三道防线”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构筑农资市场准入防线,开展市场主体清理行动,对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进行查处和取缔,建立健全农资信用分类监管,以“经济户口”为依托,对农资经营户守法经营情况及时记录,作为信用等级分类的依据,对其相应实施远、中、近距离监督。构筑农资质量监控防线,全面推行“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在各农资批发市场、农资销售较为集中区域,设置农资商品质量公示牌,及时在有关新闻媒体发布监测信息。构筑农民权益保护防线。健全农资质量投诉举报网络,设立“红盾护农”服务站,开展“三送”活动,推行农资质量有假先赔示范店活动,把维权工作站前移到农民的家门口,实现“红盾护农进乡村,举报投诉不出村”。三是抓好服务,真心扶农助农。加强定点帮扶,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确保农资市场平稳运行。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支持农资龙头企业组织货源,努力平抑农资价格。

     (二)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一是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入会自愿的原则,指导协助成立经纪人协会,制定经纪人协会行业规则、会员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农村经纪人在经营活动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广泛开展专业素质培训。采取专家授课、典型现身说法、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今年,对600名农村经纪人进行法律、技术、市场营销、职业道德等专业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守法经营意识和从业素质。三是扶持有实力的农村经纪人做强做大。2008年,全县新培育发展500户农村经纪人的基础上,对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经纪人大户,实行重点帮扶,支持他们组建走经纪公司和各类专业协会,走“公司+经纪人+农户”+协会(合作社)+经纪人+市场的路子,支持其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引导他们向合作型经营模式发展,成为规模化经营的龙头经纪人,更好地促进潼南县“三农”经济的发展。四是建立“三站”,完善农村经纪人培育发展体系。筹划“红盾帮护站”,“创业指导站”,“义务培训站”等“三站”建设,今年新培育发展500户农村经纪人。

     (三)实施合同帮农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相关制度。成立合同帮农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局、所合同帮农指导服务网络,建立“合同咨询调解站”,印制统一样式的涉农合同争议调解书。同时,依托“一会两站”建立涉农合同指导站。建立和健全合同帮农6项工作制度:《涉农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制度》、《涉农合同行政指导工作制度》、《“守合同重信用”涉农企业、经纪人和农户公示活动工作制度》、《农业合同示范文本推广使用工作制度》、《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行为工作制度》和《合同帮农工作考核总结制度》。二是强化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深入田间地头,对涉农企业和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举办农村经纪人培训班。传授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的技巧,签约中须注意的问题及工商部门帮扶内容和合同监管职能等。三是实行合同全程指导和监管。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蔬菜购销合同》、《生猪购销合同》等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实行全程监管,选定一批信用好、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重点做好合同签定指导服务。四是发挥工商职能,为合同帮农提供保障。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者“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形式,实行合同农业。充分利用抵押登记职能,为涉农龙头企业融通资金服好务。服务订单农业,着力做好事前指导,事中督导,事后疏导工作。把“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引入合同农业中来,在涉农龙头企业、农资经营企业和经纪人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认定活动。严厉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认真开展合同调解仲裁工作,发挥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和仲裁职能,及时化解合同争议。

     (四)实施商标富农,品牌兴农,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县局将立足本地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比较优势制订商标发展规划,按照合理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商品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完成除“潼南蔬菜”的“潼南绿”、“西部菜都”及图的集体商标的申请注册工作外,全力做好以“康河”系列、“明宇生态”食用菌、“罗莎贝尔”丝棉等特色产品的商标注册;全县計划新发展注册商标31个;指导、帮助农产品商标注册人正确使用、宣传商标,提高商标信誉;指导、鼓励一批已形成产品特色、生产规模、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加强对农产品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维护知名品牌的合法权益和市场占有率。

     (五)实施“权益保农”全面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鼓励支持企业面向农村发展连锁经营,形成以批发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县、乡(镇)、村三级商品经营网络;全面推行“两帐两票、一书一卡”制度。(进销货台帐、进销货发票、生产、销售企业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为农资经营户制作统一的“进、销货台帐”、“重要农资备案簿”和统一模式的商品信誉卡,与农资户签订《农资商品质量监督责任书》;建立农资商品质量承诺制度。要求农资生产厂家對供货商、供货商对经营者、经营者对农民分别进行质量承诺;建立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工商部门与农业、供销、司法、质监等有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加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力度;按照工商推动,地方共建的思路,推进12315维权站进乡村,延伸维权网络和职能。通过维权站和发展“农村维权志愿者”,开展法律法规、消费安全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调处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纠纷,受理坑农害农侵权举报,把12315维权站建成传递民情,息诉止纷、提供服务、发动各方力量共同维护农村商品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站。

     (六)实施“政策惠农”,加快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对农业龙头企业开辟登记绿色通道,手续从简,条件从优,时间从快,支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独资、合伙等企业的试点工作。积极支持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对季节性或临时性从事经纪活动的农村经纪人,实行备案管理,免于注册登记;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引导农村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向农产品加工、种植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围绕蔬菜、林果、畜牧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按照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组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认证等原则,引导农民组建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农民合作社,引导同一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组建联合社,实行跨区域发展。同时,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利益保障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和积累发展机制,逐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年内实现农村个体工商户发展净增2000户以上,私营企业发展净增300户以上,农村非公经济主体年增长20%的工作目标。

     (七)实施“市场助农”工程,发展和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主体。从现阶段农村市场特点上把握服务“三农”的着力点;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上寻求工商部门服务“三农”的切入点;从提升服务效果上,注重服务“三农”的关联点。在农民中培育市场主体,以与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组织化营销、品牌化竞争相关的职能为立足点,按照铺好“订单路”、建好“经济桥”、打好“商标牌”、织好“维权网”四位一体的服务思路,逐步形成主体带动、品牌牵动、中介助动、订单联动和维权推动多管其下的扶农工作格局。今年,重点完善建立以朝天门市场和潼南蔬菜综合市场为代表的企业重点联系制度,帮助和支持朝天门分市场开业;抓住商品交易市场这个载体,在做好市场规划、做大市场规模,强化市场规范上狠下功夫,通过开展创建星级文明市场活动,使潼南县商品交易市场在打造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上成为主战场。(潼南局供稿)

友情链接: 自助添加
闂佹眹鍩勯崹浼村箠鎼达紕鏆﹂柕澶堝労閸熷懘鏌曟径鍫濆姕婵炲懎鐭傞幃妤呯嵁閸喚浠惧┑鐘亾闁搞儯鍔庨埢鏃堟煥閻曞倹瀚�
闂佹眹鍩勯崹浼村箠鎼达紕鏆﹂柕澶堝労閸熷懘鏌曟径鍫濆姕婵炲懎鐭傞幃妤呯嵁閸喚浠惧┑鐘亾闁搞儯鍔庨埢鏃堟煃瑜濋幏锟�
02363653351
13320337068
133680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