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渝中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围绕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重庆工商目标和打造“消费安全放心工程”、创建“消费安全放心城市”目标,推出“123451”工程,即实现打造“西部最佳消费城区”工作目标,把握“两条主线”,强化“三个环节”,狠抓“四个切入点”,突出“五项重点”,不断拓展执法领域见成效。
该局全年共抽检1773组(完成市局下达1060组任务数的167.24组%,比2007年增加12%),其中合格为1431组,合格率为81%;开展食品快速检测6226组(完成市局下达任务2400组的259.4 %),其中,合格6213组,不合格13组,合格率99.86%。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160户(其中,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4944户、生产环节83户、餐饮1133户),药品等重点产品经营户1967户。其中22个市场、26个超市100%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4944户食品经营户100%建立了进货台账制度。共查处肉、白酒、葡萄酒、奶粉等假冒 伪劣食品9875.8公斤,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25件,案值89.8万元,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4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万余元;清退、召回涉嫌三聚氰胺奶粉3836.22千克,退消费者购货90779.76元;开展服务领域维权调查,对供水等十四个行业公共服务企业调查发放消费满意度问卷调查1300份,收回1194份,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在对全区服务领域3756户调查摸底基础上,以文化娱乐行业为重点,以娱乐场所食品及服务设施设备商品质量及消费维权为切入点,把该区CED中央娱乐区打造成食品安全放心消费诚信经营娱乐场所,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该局荣获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集体,消费者权益保护科荣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维权先进集体。该局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打造“西部最佳消费城区”,即把渝中区打造成“西部最佳消费城区”,该局把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消费安全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以此为契机,带动构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商品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服务领域消费维权体系这个面,全面完成建设“消费安全放心工程”的任务,造福于民。
二是把握“两条主线”,即把握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线和主体线。“把握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线”,该局开展全面清查,摸清了辖区食品等重点产品生产经营户基本情况,了解有照和无照情况,行业划分情况,食品等重点产品经营户在辖区的分布情况,把握消费者和经营者对工商部门监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需求,使工商部门成为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110”,成为“贴心人”。“把握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线”,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监管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要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食品快速检测,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监测,依靠科学手段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彻底改变“看、闻、摸”的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加强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
三是抓住“三个环节”,即抓住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准入、交易、退出等三个环节。一是抓好事前规范,严把食品等重点产品入市质量关,健全完善索证索票等市场准入体系,切实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等产品质量。二是抓好事中检查,严格食品等产品质量监测,健全完善企业自检、消费者送检和工商机关抽检并存的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食品快速检测和重点商品质量监测,按照不低于上年30%的比例递增,坚持质量监测与市场检查、案件查处、质量准入、消费指导、规范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消费警示和提示,引导科学合理消费。三是抓好事后监督,严格食品等重点产品退市的监管,健全完善食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分类监管体系,大力推行食品等重点产品分类监管和按风险度监管,不断提高食品等重点产品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健全完善对不合格商品实施行政强制退市、经营者主动退市、协议退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不合格商品规范及时有效退市。
四是狠抓“四个切入点”。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该局在以往成立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因领导班子变化而及时调整为以局长为组长、其余局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工商所也及时作好相应调整。还立足本局实际,制定出总的行动方案和具体的工作方案。科长、所长、支部书记与局长签定责任书,干部职工与科所长签定责任书,干部职工督促所在辖区食品经营户、市场、超市张贴“食品安全保障承诺书”,督促市场办场单位与场内食品经营户签定责任书,局领导继续联系工商所,科室继续实行指导责任制,将全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分解、量化到每个科所、每一个干部职工,细化到每一片区、每一经营户,从宣传发动到监管巡查,再到指导帮扶,全过程一包到底,形成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把此项工作纳入各单位每一季度效能考核,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狠抓宣传发动,营造专项整治的浓厚氛围。召开干部职工、市场、超市、食品等重点产品经营户会议,认真传达国家工商总局、全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议精神,要求做到“五个一、两结合”,进一步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即:各工商所每周向干部职工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整治知识,每月在工商所、市场、超市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公示食品安全知识,每个干部职工每周要向市场、超市、食品经营户宣传食品知识不少于一次,每个市场、超市每天利用各种形式向员工和经营户宣传食品等重点产品安全知识,分局每月编发至少一期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或商品质量监测红盾警示,将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宣传发动与其他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常规工作一起部署、一并开展,努力提高干部职工、市场、超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的自觉性。三是狠抓联合运作,形成强有力的整治合力。为提高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性,该局注重发挥四个方面作用,强化各方力量的联合运作,认真落实专项整治各项目标任务。发挥局所上下联动作用,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局面;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加强与质监、卫生、食药等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坚持与卫生部门联动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增强执法合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作用及食品信息员、食品协管员作用,接受广大消费者监督,建立群防群治网络机制;发挥经营企业自律作用,使业主由被动监管变为主动监管,从而带动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五是突出“五个重点”:一是突出完善和推进食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建设力度,切实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扩大“两项制度”的覆盖面,由主要监管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扩大到监管街道、社区食杂店、文化娱乐场所、公共服务企业,努力实现所有食品经营主体和经营场所建立并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目标,采取倒查的方式,随机抽取食品与其索证索票档案或者进货台账相对应,并对监督检查情况按照要求如实记录,积极教育、引导和指导食品经营者自觉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二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问题,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力度。以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以城乡结合部和取缔食品无照经营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价实不符、囤积居奇、扰乱食品市场秩序、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等违法经营行为,突出抓好粮食、肉类、乳品、奶粉、水产品、蔬菜、水果、干果、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调味品和老年食品等质量监管,确保季节性食品市场和节日消费安全。三是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放心示范店、放心示范市场、放心示范超市以及放心消费社区等活动,如于去年7月22日在学田湾市场蔬菜检测室举办了“迎奥运食品安全管理消费者体验活动”,组织了石灰市市场、大阳沟市场、大坪百信市场、棉花街市场、大坪综合市场、西三街水产品市场、大溪沟市场、菜园坝水果市场等8家市场负责人参与活动观摩学习,极大的增强了企业自律意识。市场方邀请了15名在市场内购买蔬菜的消费者参加体验活动,以消费者自己所购买的商品为抽样物进行现场检测。工作人员公开、规范地向消费者演示抽检过程,公布检测结果,让消费者明了检测结果的合格与否。还向消费者讲解肉食品上市检验检疫及“两章一证”等内容,提醒消费者重视食用不合格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两章一证”不齐全的问题肉食品的危害性。现场消费者纷纷对这一形式新颖的体验活动表示赞赏,对工商部门、市场经营管理单位为维护市场消费安全所作的努力表示肯定,食品安全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广大群众创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效推进了市场监管、经营者自律、消费者监督三位一体管理,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食品经营者诚信和守法经营。四是突出食品安全日常规范监管,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执法水平。强化食品市场日常巡查、食品质量检测工作、食品分类监管,按照工商机关抽检、企业自检、消费者送检的要求,继续加大食品质量检测力度,突出抓好定向监测、跟踪监测和工商所快速检测,要求各工商所必须完成分局下达的食品快速检测任务,还要积极配合分局开展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做好后续处理工作。突出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市场销售量大的食品,以及消费者反映问题多的食品,强化食品质量监测工作,及时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有针对性地加强市场监管和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源头治理。针对流通环节食品的不同来源、不同生产方式以及不同风险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分类监管。五是突出《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全面落实,扎实抓好流通环节重点商品质量监管工作。按照《特别规定》的要求,重点抓好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十大类重点商品质量的监管,切实对重点商品从市场准入、交易、退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充分运用《特别规定》赋予的执法手段,加大重点商品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重点商品、无证无照经营重点商品、经销病死畜禽肉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虚假宣传和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等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通过网站、媒体等方式适时向社会公布和曝光,有效震慑违法经营者。涉嫌犯罪的,依法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六是“拓展执法领域”,即把执法领域由销售领域延伸到服务领域,在与学校、教委、团委等部门联动开展“青少年维权岗”的基础上,开展对洗染、美容美发等服务领域维权调查执法,对供水、供电、供气、公交、铁路、民航、金融、保险、邮政、通信、医疗、教育、商业、殡葬等十四个行业公共服务企业开展调查,发放消费满意度问卷调查1300份,收回1194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在对全区服务领域3756户调查摸底基础上,以文化娱乐行业为重点,走访了渝中区娱乐行业协会和较场口得意世界物业管理公司,与行业协会和物业公司进行沟通;召开全区娱乐场所新闻发布会,宣布方案,明确工商监管、娱乐协会、物管及娱乐场所各自职责;对娱乐场所进行了商品质量管理及消费维权知识培训;制定了娱乐场所自律制度、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食品快速检测制度、信息公示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要求娱乐场所在其电视开机状态下显示“渝中区工商分局温馨提示: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拨打娱乐场所投诉机构电话,也可拨打工商部门申诉举报电话12315、63515979”,在娱乐场所设置“工商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长效监管机制网络图”;由娱乐场所先行对食品、商品的质量、合同、广告及消费者投诉处理等基本情况进行自查, 9月份起组织对娱乐场所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共对娱乐场所抽检食品91组,其中90组合格,1组不合格;抽检电子电器设备11组,有9组不合格,有效规范了娱乐场所,深受好评,树立了良好的渝中工商形象。(渝中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