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巴南区工商分局按照巴南区委、区政府努力打造“诚信巴南”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将市场经济打造成法制经济、契约经济、信用经济的目标,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切实推进“诚信巴南”建设不断深入。
一是在宣传引导上下足功夫,“诚信”氛围逐渐增浓。为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在企业的经营中得到贯彻落实,分局采取多项举措大力开展“诚信”理念宣传,努力增强“诚信”氛围。分局抓住市场巡查、专项整治、实地调研等深入企业的有利时机,突出宣传“诚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生存发展之基、竞争取胜之宝,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的观念,要求在实际中坚持诚信守约,增强履约意识,提升企业的信用形象。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企业“诚实守信”的观念有所增强,主动参与“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评选的积极性有所提升,2006-2007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有122户单位申报参选,2008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有197户单位申报参选。同时分局认真开展“倡导诚信兴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和多种形式的宣传载体,积极开展诚信建设的进展情况和成果宣传,推广诚信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对商场、连锁店及农资格式合同(条款)点评活动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诚信兴商活动中来。
二是在命名表彰上做好文章,“诚信”榜样得以树立。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分局积极树立各种“诚信”排头兵,力求以典型带路,带动更多经营户走上“诚信”经营的阳光大道。据统计,从2004年度起,分局联合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命名表彰区级“诚信”荣誉的单位分别有:区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153户,“诚信企业”71户,“诚信个体工商户”40户,“山城百店无假货”单位7家,“消费者信得过企业”4家、“消费者信得过个体工商户”3家、“农资经营示范店”5家、“农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示范店”11家。推荐上报市级“诚信”荣誉的单位分别有:市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100户,被命名100户,“山城百店无假货”单位2家,“消费者信得过企业”3家。推荐上报国家级“诚信”荣誉的单位4户,被命名8户。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在全区范围内树立起“诚信”大旗。
三是在监管执法上抓出成效,“诚信”体系初步建立。分局从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出发,抓住关键点,拿出硬措施,努力打造诚信市场的发展环境。首先,抓好载体,积极开展合同监管。分局以合同为抓手,围绕履约率认真开展监管工作。从2007年起,分局坚持以《重庆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为依据,大力开展对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生活消费领域格式条款专项整治3次,建立了登记台帐,实行动态监管,共受理格式合同备案140份,备案率达到100%,并对129份格式合同进行了审查,审查率达92%,提出修改建议516条。并在2008年率先在全市开展企业合同履约备案工作,共向企业发放合同履约备案表200余份,现已有125户企业的11597份履约合同,金额123253万元进行了备案。其次,勇于创新,大力推行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分局对市场主体按照《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管理办法》,确定A、B、C、D四个类型的信用等级,在市场巡查中,以市场主体信用等级为依据,实施不同的巡查频率。并对联合征信系统中无不良信誉的企业实行年检免审,5年间先后对159户企业免于年度检验审查,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自律意识。第三,着眼全局,积极构建企业信用体系。从2003年开始,分局全面开展了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录入建库工作,对2001年以来所有存活的企业、个体户的基础数据及相关信用信息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录入,截止到2008年12月底,共录入市场主体基础数据108618条,其中基础身份信息81525条、优良信息1269条,不良行为信息22752条。目前,市场主体中与工商部门有关的所有基础数据和信用信息录入建库工作已全面完成,数据准确率达99.9%以上。(巴南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