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行评责任到位。在政风行风评议中,该局严格按照县纠风办的工作要求,努力克服厌倦情绪、自满情绪、松劲情绪,把行评纠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局行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监察室专人专抓。结合本部门实际,建立健全了“局所同步,上下联动”的行评工作机制,全系统13个工商所也成立了行评工作领导小组,抓好本所的行风评议;明确了行评责任,建立健全了局领导、主抓科室、工商所三级行评工作责任制、行风督察制、行风问责制,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层层落实。
二是强化工作力度,确保行评环节到位。认真搞好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忠县工商局政风行风评议实施意见》,及时召开了行评动员大会,在《忠州报》、县电视台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共向社会各界发出行风评议问卷调查表1600份、意见征求信80份,收回问卷调查表1035份,意见征求表66份,召开行评座谈会3次,共征集各类意见建议47条。从中梳理、列出重点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共4类7条,并据此制定了全局的整改方案;突出抓好行风整改,围绕加大服务县域经济力度,全方位、多层面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加大打假治劣力度,以加强食品安全、商标、广告、农资市场和商业欺诈行为的监管为重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队伍管理,打造一流队伍等三类12项具体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其中,及时整改的问题5件,件件有结果,列入中长期整改的7项,项项有措施、有安排。整改落实情况得到了县行评代表和县纠风办的充分肯定。
三是强化工作结合,确保行评成效到位。坚持将行评与基层工商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相结合,自2007年12月起将工商部门行风建设和监管执法、服务发展、廉洁自律的评判权交给全县个私经营者、消费者、及社会各界代表。13个工商所向全县615名监管服务对象进行了述职述廉。双述工作与行评工作同步推进,起到了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树立了该局以人为本,公正廉明、勤政务实、服务发展的良好形象;坚持行评与推进工商职能转型相结合。以全国停止征收工商“两费”为契机,在全系统广泛开展适应转型要求的对照检查活动,从工作机制、自身素质、政风行风上找差距,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队伍管理制度。该局新制定了《办公室工作规则》,从十六个方面规范了办公室工作的操作程序;重新修订、增补和完善了《重点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忠县工商局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六项制度,进一步推进该局内部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道路;坚持将行评与“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相结合,把运用大讨论的“三把尺子”找差距与行风问题查找相结合,重点在查找、整改立足职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下功夫,力求工商工作见实效。该局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建立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推行承诺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措施,提升服务效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启动“五个一”重点招商项目服务机制,即:“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名服务人员、快抓一步、一抓到底”,服务安徽海螺集团落户忠县40亿元招商项目,受到安徽海螺集团的高度评价,得到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通过深化行风评议,加强行风建设,较好地实现了行评工作与工商工作的相互促进,树立了一流的忠县工商形象。在10月30日召开的全县2007—2008年度政风行风评议总结评估大会上,该局从11个重点被评部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单位”,并作了大会经验交流发言。(忠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