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实施“放活工程”,大力推行政策扶企活动落实惠民政策。立足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加紧对现行有关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制定并完善一系列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并着重从规范执法主体、规范案件查处工作、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和规范执收执罚行为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不准借办理工商业务之机搭车收费、介绍营利性业务等“十不准”的规定和便民利民措施,制定并完善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许可工作、创新和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创新和强化执法监督工作三个具体意见,及时研究与制定了《行政执法体系运转工作办法》,大胆创新和完善了《行政处罚案件流转程序》、《执法质量考核办法》,创新性地出台了《工商所属地化监管工作规范》和《工商行政指导汇编》,明确了巡查监管人员的职责,融登记、监管、商标广告、消费维权、合同监管等业务监管为一体,归纳细化检查辖区内各类经营主体资格、检查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检查经营者履行制度和义务情况及回访、巡查警示、违法行为处理、网上录入、工作指导时的操作规范,实现电子档案与户口管理有机结合,为工商职能转型增强了操作性和规范性。
二是实施“服务工程”,大力推行工商助推活动促企业上档升级。在工作中,把监管执法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起来,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在监管中体现服务,以服务促进监管,进一步用好、用活总局、市局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市场主体发展、招商引资、商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体现作为。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突出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的服务功能,优化办事流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截至11月20日,全区新发展个体户8454户(含备案1217户),从业人员9629人,注册资金17763.4万元。新发展私营企业(含分支)445户,注册资金51515万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5户,在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实有数量和发展数量均处于前列。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深化招商引资效果,为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百年光彩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引进外资企业7户,吸收投资总额17691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7945万美元。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整体优势,大力开展“经纪活农”活动,培育中介组织2490户,增长率130%,中介从业人员28233人,增长率591%,经纪执法人员备案率达100%,农村经纪人2239户,增长率169%,农村经纪人执业人员25072人,增长率达774%。大力实施“商标战略”,认真实施商标服务工程,新增加注册商标80件。新申报注册商标13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2%。加大网上年检力度,年检率达94.73%,外资企业监管到位率达100%,高危行业市场主体监管规范率达到94%。强化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各类合同备案率达98%以上。备案合同审查率达到70%。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工作,已公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102户,其中推荐重庆市公示25户,在上一届认定命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受理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31件,主债权金额14700万元,深受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好评。认真开展以“情系万千商家 共促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走近民营企业、走近外资企业、走近个体工商户活动(简称 “三走近”活动),认真听取商家对“金融海啸”的看法和想法,对“金融海啸”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深入研究应对办法和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三是实施“放心工程”,大力推行流通领域重点商品电子联网监管打造消费乐园。该局在5月提出了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施电子联网监管的构想,经过近5个月的不断论证、修改和完善,搭建了“永川区工商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电子联网监管系统”这一网上巡查监管执法平台,以网络对接的方式对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商品质量等情况进行适时监管,并于11月试点开展“两项制度一票通”监管模式,彻底解决在落实“两项制度”工作中建账难,坚持难,监管难等问题。目前,该局已对9家超市开通了电子联网监管系统,录入商品信息和索证索票信息10750条,开展网上巡查54次,发出商品保质期到期提示6次,发挥了高科技手段在基层监管中的积极作用。永川区党政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实施电子联网监管作为建设川渝黔“三区汇点”商贸物流高地的重要举措。
四是实施“引导工程”,积极支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机遇,积极探索吸收和转移农业人口从事个体经营的有效途径,鼓励和吸纳农业人口和农转非人员进入市场发家致富。同时,通过对企业的登记注册了解企业的用人情况,及时为下岗职工提供用工信息,并发挥私个协优势引导、鼓励、支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择业,畅通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改善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今年,新增再就业个体户488户,指导和帮助133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依法减免个体登记费24380元,扶助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再就业。(永川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