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导航
市局副局长郭翔率队到万盛局调研指导工作 市帅博网络公司局副局长郭翔率队到万盛局调研指导工作
发布时间:2009年2月26日  信息来源:http://www.cqgs12315.cn/cms/html/200922617093715580.shtml

     在推进农村食品安全“2+2”工程中,沙坪坝局通过日常监管,发现流动食品商贩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并逐渐成为农村食品市场的重要力量。但受地理、人员、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对农村流动食品商贩进行监管存在诸多困难,为此,今年以来,该局基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针对问题,制定措施,破解难题。

     (一)针对监管对象难确定的问题,实行备案登记制,破解农村流动食品商贩无“身份”难题。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知,对农村流动商贩免于工商营业登记。鉴于此,大多数农民、原供销社下岗职工成为农村流动食品商贩,采取自产自销、贩卖“三无”、散装食品的方式活跃在田间地头、乡间村落,对农村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由于农村流动商贩没登记注册,经营地点随处变动,工商部门很难确定其行踪,监管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该局把流动商贩经常出没的乡、镇、村作为主要区域,实行备案登记,逐一记录商贩的姓名、身份、居住地点、经营范围等信息,纳入日 常监管,锁定农村流动商贩,为实施监管打下基础。

     (二)针对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建立监管资源科学匹配的市场巡查机制,破解监管资源不适应监管任务需求的难题。农村流动食品商贩经营地点偏远、随意性强,经营路线变化万千,工商部门分布在农村的执法力量薄弱,经费不足,手段简单。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条件来看,对农村流动食品商贩进行有效监管是很难到位,容易出现监管盲区。该局因地制宜,把农村流动食品商贩备案登记区域划分为多个执法责任区,农村工商所人员按责任区数分成相应数目的巡查小组,按照一巡查小组对应一个执法责任区方式,对责任区内的备案流动商贩实施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

     (三)针对农民维权意识薄弱的问题,创建宣传—引导—维权三结合的工作机制,破解农村流动商贩维权纠纷难解决的难题。农村消费者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观念陈旧,重价格轻质量,贪图便宜购买流动商贩出售的劣质、“三无”和假冒食品,容易引起消费纠纷。为此,该局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讲解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对农村流动食品商贩进行守法经营、诚信经商的宣传教育,曝光一批典型案例,让他们不愿、不敢、不能制假售假。依托“一会两站”、义务监督员,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立举报监督机制,认真受理、妥善处理涉农消费投诉纠纷,切实维护农民消费合法权益。

     (四)针对相关部门多头执法的问题,构建立体化协作网络,破解部门间配合协作步调不一的难题。对农村流动食品商贩进行监管涉及卫生、质监、工商、农业等多个部门。由于市场主体情况复杂、相关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等情况,容易出现“多头执法”或无人管的现象,综合治理很难达成。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在横向上,该局与卫生、质监、工商、农业等多个部门建立定期信息共享与联合监管协作机制,在监管执法上做好案件协查、联合执法工作,在信息互通上做好情况通报、线索移送工作,形成监管执法与信息交流合力。在纵向上,与市局、区委区府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主动向区委区府和市工商局请示、汇报工作动态,争取支持和帮助,让上级部门了解、掌握基层工作动态,实现工作上下互动、信息纵向共享。(沙坪坝局供稿)

友情链接: 自助添加
闂佹眹鍩勯崹浼村箠鎼达紕鏆﹂柕澶堝労閸熷懘鏌曟径鍫濆姕婵炲懎鐭傞幃妤呯嵁閸喚浠惧┑鐘亾闁搞儯鍔庨埢鏃堟煥閻曞倹瀚�
闂佹眹鍩勯崹浼村箠鎼达紕鏆﹂柕澶堝労閸熷懘鏌曟径鍫濆姕婵炲懎鐭傞幃妤呯嵁閸喚浠惧┑鐘亾闁搞儯鍔庨埢鏃堟煃瑜濋幏锟�
02363653351
13320337068
13368080804